絮凝沉淀池,斜管沉淀池设计要求概述

发布时间:2025-08-14 

点击量:464

一、明确设计基础参数

设计絮凝沉淀池前,需全面分析原水水质,包括悬浮物浓度、浊度、pH值、水温及污染物特性,据此确定絮凝剂种类与投加量。同时,依据最大时流量或平均日流量计算设计水量,并预留20% – 30%超负荷量。絮凝反应阶段,控制反应时间在15 – 30分钟,根据不同反应阶段调整速度梯度,确保GT值处于1×10⁴ –1×10⁵区间,以促进絮体有效形成。

二、合理规划池体结构

絮凝区可选用机械搅拌、折板/隔板、网格/栅条等形式,需注意各形式的流速控制与流态优化,如机械搅拌分档调节转速,折板絮凝池控制流速递减。沉淀区根据处理规模与水质选择平流式、斜管/斜板或辐流式沉淀池,确定表面负荷、沉淀时间等关键参数,例如平流池表面负荷取1.0 – 2.0m³/(m²·h),斜管池取3.0 – 5.0m³/(m²·h),并设置合适的缓冲层高度。

三、完善排泥排渣系统

池底设计锥形泥斗,平流池泥斗壁倾角≥45°,斜管池≥60°,便于污泥滑入。采用机械或重力排泥方式,排泥周期根据污泥量确定,通常2 – 4小时一次,排泥时间不超过15分钟。针对斜管池,需配置冲洗装置防止斜管堵塞;平流池、辐流池设置浮渣挡板和排渣槽,及时清除水面浮渣。

四、规范设备与材料选型

机械搅拌絮凝池选用桨板式或叶轮式搅拌器,配备变频调速电机,线速度从首档0.5 – 0.8m/s递减至末档0.1 – 0.3m/s。斜管/斜板采用聚丙烯或聚乙烯材质,厚度≥1.5mm。池体若为钢筋混凝土结构,内壁做防腐处理;金属部件进行防锈处理,保障设备耐用性与稳定性。

五、强化运行与安全保障

安装浊度仪、pH计等在线监测仪表,实时监控水质与流量,自动调节絮凝剂投加量;排泥系统联动液位计实现自动化控制。池体设置检修爬梯、防护栏等设施,地下式沉淀池配备通风装置,防止有毒气体积聚。设备区预留充足检修空间,便于日常维护,同时确保污泥处置与后续工艺有效衔接,降低二次污染风险。

评论已关闭。

服务热线

服务热线

18053683502

微信咨询
潍坊远航环保科技有限公司
返回顶部
×潍坊远航环保科技有限公司

截屏,微信识别二维码

微信号:18053683502

(点击微信号复制,添加好友)

打开微信

微信号已复制,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!
No:87044
关闭

用微信“扫一扫”加好友咨询